对于每一对夫妻或情侣来说,购物和做饭不仅仅是生活的日常,也是一个经济决策。尤其是随着物价上涨,如何精打细算地安排每月的伙食费,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两个人来说,如何合理规划每月的餐饮预算,不仅关乎家庭的经济状况,还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饮食健康。那么,怎样合理安排两个人的月度伙食预算呢?如何控制成本,又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与建议。
![](/zb_users/upload/post_aigc_pic/img/0034.jpg)
预算制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伙食费?
首先,制定月度伙食预算时,需要根据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来进行合理规划。两个人的伙食费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日常食材、外出就餐、以及偶尔的零食和饮品。对于大部分两人家庭来说,日常的食材费用应该占大头,而外出就餐和零食则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夫妻双方工作较为忙碌,偶尔外出就餐可以作为一种放松和享受,但这部分开支应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与此同时,日常食材采购时,可以选择季节性蔬菜、特价商品,或者通过批量购买来降低单价,从而节省开支。另外,不同的地方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因此定期了解周边超市或农贸市场的价格波动,也能帮助你掌握预算和控制成本。
对于两个人而言,每月的伙食费一般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预算可以参考1000元到1500元的区间,但这也取决于你的地区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根据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和口味的不同,预算也需要适时调整。
如何控制伙食成本:节省开支的小技巧
控制伙食成本并不意味着要减少食材的质量或是吃不饱,相反,合理安排饮食,精打细算才能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首先,要学会提前规划一周的菜单。通过每周的菜单安排,你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食材需要购买,避免因临时决定而浪费钱。此外,提前规划还可以帮助你合理搭配食材,做到多样化饮食,避免因为吃重复的食物而浪费。
其次,学会利用剩余食材。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家里剩下了很多食材没用完,不妨考虑将这些食材进行搭配,做成不同的菜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能保持饮食的新鲜感。此外,购买一些冷冻食材也是一个节省费用的好办法。通过冷冻,食材可以保存更长时间,避免了腐烂和浪费。
同时,选择自制饭菜也是一个不错的省钱策略。与外卖相比,自制餐食不仅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和质量,还能控制使用油盐等调料的量,进一步降低成本。尽量避免频繁点外卖或在外就餐,这样不仅能节省不少费用,还能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吃到过多的油腻食品。
保证营养均衡: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营养摄入?
很多人在节省伙食费时,可能会忽略食物的营养搭配,造成营养不均衡。然而,健康的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重要的是确保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全面摄取。对于两个人来说,合理搭配食材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控制预算的同时,如何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是预算制定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首先,蛋白质是饮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肉类、鱼类、蛋类和豆制品都是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食材,如鸡蛋、豆腐等,既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又能降低支出。其次,蔬菜水果也是保证营养均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选择应季的蔬菜水果,不仅新鲜且价格适中,能够保证你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米饭、面条、土豆等食品是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它们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为了控制预算,购买大宗的粮食类食品,分批储存也是一种省钱的方法。而油盐的使用则要特别注意,过多的油盐不仅会增加健康风险,还会让做饭的成本上升。适量使用调料,保持口味的同时,也能让餐饮更加健康。
总之,合理的伙食费预算不仅需要精打细算,更要注重营养的均衡。通过精心规划菜单、减少外出就餐、合理搭配食材等方式,你可以在节省开支的同时,保证家庭成员的健康与活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为你节省更多的家庭开支,还能让你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关联新闻:
二〇二四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百分之五超四十三万亿元,外贸规模再创新高(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等介绍2024年进出口有关情况。“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王令浚表示。
外贸实现总量、增量、质量齐升2024年我国外贸实现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看总量,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比2020年增加了11.63万亿元,增量是“十三五”期间5年增量的1.5倍。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和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4.5%和10.5%。看增量,我国去年外贸增长规模达到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看质量,结构更优,2024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9.4%;“新”意更足,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自主品牌出口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主体更强,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近70万家,数量再创新高;伙伴更多,2024年,我国出口和进口伙伴分别比2023年增加了1个和4个,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首次超过50%。王令浚分析,2024年,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受益于3方面原因:协同发力的政策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下了“及时雨”。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迅速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了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了0.4个百分点。尤其是12月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月度历史新高,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和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完整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迭代升级的中国制造,向广大贸易伙伴提供更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商品。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满足了多样化生产消费需求,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机遇。锐意进取的经营主体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广大外贸企业搏风击浪、锐意创新、苦心经营,夯实了外贸的基本盘,进一步激发了外贸发展活力。王令浚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外贸行稳致远。
新动能为外贸注入澎湃动力从出口来看,2024年,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动能和活力,呈现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的特点。2024年,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值98.9%,其中装备制造业出口14.69万亿元。2024年,我国出口集成电路增长18.7%,平板显示模组增长18.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增长60.1%。我国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增长9.6%、对东盟增长13.4%。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外贸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绿色贸易领跑全球,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2024年,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6.7万亿元,增长4.7%,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8.45万亿元,增长10.3%。从进口来看,2024年,我国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高于全球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继续保持第二大进口国地位。2024年,我国电子元件进口增长10.1%,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增长21%,电脑零部件进口增长62.6%。同期,民生消费品进口需求较为旺盛,12月,我国进口消费品1678.2亿元,创近21个月新高,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9%和14.4%。“2025年进口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市场容量大、梯次多,蕴藏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到2030年,仅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就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吕大良分析。
打造安全、便利、高效通关环境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介绍,海关持续推进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努力打造安全、便利、高效的通关环境。通关便利化措施概括起来是3个字:优、简、快。优,就是优流程、优服务。持续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改革,推行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例如,在广东省推行“组合港”(“一港通”)便利通关模式,进口主要环节从11个减少到8个,出口主要环节从14个减少到10个,据测算,货物平均堆存期由原来的5—7天缩短到2天以内。简,就是简单证、简手续。积极推动大幅精简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书,并基本实现了网上验核。比如青岛海关把涉税化验和涉检化验合二为一,提高进口燃料油的通关时效,储油罐的周转能力提升30%以上。快,就是作业快、检查快。通过智慧海关试点“远程属地查检”改革,通过视频连线“千里眼”实施远程查检,可以让单票查检作业时间压缩90%。“我们将继续组织推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还准备出台专门的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措施。”林少滨说,下一步,将继续全面深化海关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本报记者欧阳洁)《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4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