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9日电 (李明非)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便是锔瓷。锔瓷是一门民间手艺,用于修复破损的瓷器。用金属“锔子”将碎片粘合在一起,使瓷器恢复原状。那些独具匠心的匠人们会把“锔子”打造成符合破损瓷器的造型,比如蝙蝠、花卉、昆虫等,它们都被匠人们赋予了对生活美好的祝福。
锔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这门手艺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锔瓷师傅通常需要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这项技术。在新疆“90后”姑娘颜鹏力看来,锔瓷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近日,记者来到颜鹏力的工作室,打磨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伏案工作的颜鹏力正在加热一块铜板,她说:“一会要进行淬火,这样做是为了使铜板更加柔软,更容易将其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热爱是坚持的动力
说起颜鹏力的锔瓷事业,那要追溯到2014年,当时的颜鹏力在网络上看到原本残破的瓷器,被锔瓷匠人修补后,重新焕发出光彩时,激发了颜鹏力浓厚的兴趣。她说:“因为以前也没见过,就觉得锔瓷好美,在陶瓷上面还能做这种镶嵌。”从那一刻起,颜鹏力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这项技艺。于是,颜鹏力毅然决然远赴北京,拜锔瓷名家王振海为师,开始了她的“锔瓷”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颜鹏力用心揣摩每一块瓷片的形状、纹路,精确的计算和细致的打磨。有时,为了修复一件瓷器,颜鹏力需要花费数月时间,但她从未放弃过。颜鹏力说:“修一件东西,我可能要修五次、六次,甚至更多次,才能修好。我每次失败的时候,都会问自己是不是又急躁了,是不是因为自己热爱才选择走这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