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22日电(记者 陈静)上海正在打造“无废城市”,不断夯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记者22日获悉,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和松江区湿垃圾处理设施扩建工程正在开展各项设备调试。两项目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日,全量运行后,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城投)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将达到6000吨/日。
在夯实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上,上海着力解决湿垃圾、危废、建筑垃圾“吃不下”的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华漕建材厂今年正式运营,危废及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项目老港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松江天马固体废物处置项目10月已经启动设备调试。
据悉,上海城投已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余热蒸汽输送至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工程能源中心,为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及周边用户提供绿色、高效的能源支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碳减排量可达15000吨以上。
当日,在老港基地,记者了解到,这里正重点构建“无废静脉园区”场景,围绕飞灰、炉渣、沼渣、建筑垃圾轻物质等二次固废,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老港固废深度利用中心、飞灰资源化项目、湿垃圾生物资源化等一批循环利用项目,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实现各类固废内循环,如今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63%。
今年9月上旬,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日处理炉渣2000吨,将实现对老港生活垃圾焚烧厂及浦东新区海滨生活垃圾焚烧厂所产炉渣的规范化、资源化处理,大力提升上海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